方城县应急管理局关于柔性执法工作开展情况的说明
尊敬的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评审组各位专家:
近年来,为坚决遏制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减少一般事故发生,全力守护社会安全,助推全县营商环境,方城县应急管理局创新理念,积极探索符合实际的运行机制和执法方式,变强制执法为刚柔相济,灵活采用柔性执法手段,达到良好的行政执法效果作了有益的尝试,现将柔性执法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创新执法理念,树立服务意识
利用党委中心组学习、集中学习、自主学习等,组织学习国家、省、市、县关于优化营商环境有关文件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进一步统一了全体人员思想,坚定优化营商环境决心,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确保优化营商环境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局党委班子多次开会研究讨论安全生产执法工作,一致认为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创新执法理念着力推行“柔性执法”,要求执法人员在执法中要以教育指导为先。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应当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防止“以罚代教、以罚代管”,积极采取指导、建议、提醒、劝告等非强制性方法,防止“重事后查处、轻事前预防”。形成了“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的理念,确立了“把应急管理工作与为人民服务统一起来,将管理寓于服务之中,在服务的过程中实现管理目标”的执法工作指导思想。认真实施“党建+安全生产”“互联网+监管”工作模式,截止目前,班子成员牵头,组织开展“党建+安全生产”主题党日活动2次。通过聘请专家进企业送培训、进车间查隐患、进班组送指导、送书籍等系列服务活动,扎实开展服务企业,共开展“安全生产进企业”培训活动2次,参训员工300余人。结合安全生产监管实际,开展执法人员业务提升培训3次,共90人(次),同时委派执法人员下沉重点乡镇,对乡镇综合执法人员开展执法知识培训5次,交流宣传柔性执法工作,为实行柔性执法,实现良好的执法效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强化行政执法亲和力
通过重点学习安全生产法、行政处罚法、文明执法等相关内容,聘请专家、讲师授课,执法现场观摩,典型案例剖析等方法,提升执法队伍的素养,树立亲民、爱民和执法为民的理念,培养队伍的责任意识和服务精神。疫情防控期间,着重推行“柔性执法”,对执法检查中发现的轻微违法行为,通过执法人员与聘请专家逐条列清单建议安全措施等方式以帮助企业整改为主。同时,谨慎采取查封、扣押、停产停业整顿、停止供电等行政强制措施。疫情防控期正值企业复工复产阶段,县应急管理局及时抽调业务能力强的执法人员成立复工复产指导服务小组,重点指导企业做好风险管控、应急处置方案制定、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等工作。在危化、工矿商贸和非煤矿山等领域指导服务复工复产企业130家(次),发现隐患288项,并指导督促企业科学整改,结合实际真正消除隐患,做到闭环。对短期内无法整改的隐患,根据企业需求,及时组织第三方机构和专家,为企业免费提供专业技术服务,群策群力采取安全措施加以防护。同时,主动为企业提供复工复产安全生产知识,并为企业提供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防灾救灾减灾等方面的法律法规140余条。
三、实行行政服务,包容审慎监管,增强执法人性化
包容审慎监管是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直接体现,结合安全生产监管特点,要求执法人员处理违法违章前先说教、先帮忙,慎处罚。以不发生较大以上安全事故为底线,严格落实“三项制度”促进执法,既要严格执法,又要加强服务,建立健全执法责任制,加强事前指导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和纠正安全意识淡薄、安全责任不落实、安全制度缺失以及安全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及时解决在执法过程中存在的服务意识不强、办事不公、有法不依、违法行政、野蛮执法等问题。疫情防控期间共帮助企业查处、整改安全隐患327处。对发现的问题隐患,杜绝以罚代管,以“教育+指导”为主,以强化服务意识、耐心协助企业进行整改,完成隐患整改闭环工作,真情指导企业解决安全生产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确保优化营商环境措施落实到位。
四、规范执法,刚柔相济,确保执法的严肃性
坚持严格执法,灵活采用柔性方式,实现执法效果和执法目的的有机统一,及时成立了案审会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相关工作流程及制度,实行“一岗双责”。规范行政执法的程序、法律文书以及自由裁量行为。非简易程序处罚案件必须通过案审会集体讨论表决,对不属职权范围内的案件必须及时移交,确保了执法的有效性和严肃性。同时,认真贯彻落实文明执法规定,严禁监管人员“吃拿卡要”行为,严肃查处破坏营商环境的违纪违法行为,强化问责力度,重拳整治消极怠政行为,公布投诉举报电话,加强与纪检监察部门沟通联系,严厉整治“慵懒散漫”和不担当问题,确保优化营商环境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2023年8月10日